有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欧美,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并且矿产资源丰富,产业配套也日益成熟,在能源转型及供应链建设上具有较大潜力,有望助力我国锂电企业进一步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
近日,新加坡可再生能源开发商Vanda RE宣布与宁德时代(300750)签署框架供应协议,Vanda RE将分批从宁德时代采购总计2.2GWh电池储能系统。该项目计划同步建设2GW光伏电站及4.4GWh储能系统。
事实上,除宁德时代外,今年以来包括亿纬锂能(300014)、瑞浦兰钧、华友钴业(603799)等在内的多家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也相继通过投资建厂等方式在东南亚市场展开布局。有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欧美,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并且矿产资源丰富,产业配套也日益成熟,在能源转型及供应链建设上具有较大潜力,有望助力我国锂电企业进一步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
积极推进本土化布局
从市场动态来看,东南亚正成为我国锂电池及其关键原材料企业的投资热地。今年6月,亿纬锂能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孙公司EVE ENERGY STORAGE MALAYSIA SDN.BHD.(以下简称“亿纬储能马来西亚”)拟以自有资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或自筹资金投资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86.54亿元。
亿纬锂能表示,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公司海外业务的扩张发展,通过海外生产基地产能的扩大,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储能配套需求;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加剧,本项目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助于实现业务订单的增长、产能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绩效的全面提升。
同样在6月,蜂巢能源与泰国万浦集团合资建设的泰国春武里SVOLT泰国工厂迎来第10000套EV电池包下线。目前电池包已广泛应用于长城好猫、哈弗H6插电混动、坦克300混动等泰国本土电动车品牌;4月,天鹏电源位于马来西亚雪莱莪州的工厂开业,该工厂是天鹏电源首个正式投产的海外工厂,一期总产能约4亿支/年,满产后大部分产能将用于海外供应链;2月,华友钴业华能新材料(印尼)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二期机械全面竣工仪式在印尼纬达贝工业园举行,至此,印尼首个华友投资的新能源锂电池三元材料全产业链项目一二期已全面建成。
整体看,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正聚焦锂电池及上游材料等环节,逐渐在东南亚形成从资源开发到产品制造的垂直布局,形成资源、制造、市场的良性循环。
综合考量的战略选择
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锂电产业链企业争相“落子”东南亚,是综合考量地缘政治环境、市场增长潜力与供应链韧性后作出的战略选择。
一方面,东南亚地区镍、钴、锰等关键金属资源储量丰富,制造业劳动力资源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在能源转型及供应链建设上具有较大潜力。同时,该地区日益增长的能源结构转型需求也是推动我国锂电企业布局的重要动力。例如,印尼政府计划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至23%,到2050年提高至31%,在此背景下储能技术将成为推动当地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此外,泰国近几年持续推出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泰国纯电动汽车新注册登记量逾7.6万辆,较2022年的9678辆实现大幅增长。根据泰国政府出台的“3030政策”,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可达到22.5万辆,到2030年时将达72.5万辆。
另一方面,在欧美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相关政策日趋收紧,以及国内锂电产业面临供需波动错配、周期性盈利风险等背景下,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已成为中国锂电企业“出海”以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优选地。某行业观察人士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积极主动应对是打破壁垒的关键。我国锂电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实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调整出口布局,将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作为重点开拓方向,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围绕锂电产业的合作维度持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深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更多国家,有效降低跨境锂电产业链建设的制度性成本。
关注市场趋势与政策动向
在受访人士看来,东南亚地区凭借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优势和劳动力成本竞争力,以及国际航运枢纽的区位优势,能够为我国锂电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协同与供应安全提供保障,并为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供战略窗口,持续拓展锂电产品的出口贸易对象与贸易市场。同时,我国锂电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和高端制造标准制定,也将带动东南亚锂电产业链转型升级。
不过,锂电企业布局东南亚,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此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政策不稳定性、文化差异、产业配套不足等难题。因此在开拓市场前,企业应做好调研评估工作,并密切关注出口国当地的市场趋势与政策动向,以有效融入新市场。
“受限于东南亚各国制度体系、技术水平、市场规模、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锂电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融合程度尚浅,内外部风险抵御整体韧性有待强化。企业需持续优化对外投资布局、强化数字智能技术赋能,并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孙传旺指出。
另外,孙传旺建议,锂电企业出海应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关税政策、产品技术标准和环保法规的动态变化,健全多层次锂电产业集群的应急预警体系。同时,聚焦高效电池片等核心技术研发,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示范—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创新矩阵,有效提升品牌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
文 | 本报记者 姚美娇
升阳配资-升阳配资官网-正规配资官网官网-专业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